日本人的過分客氣

在村上春樹的小說裡面,可以讀到很多客氣的對話:

「不好意思,………,如果能這樣的話就太好了」

「真的嗎?真是太感謝您了」

很含蓄客氣的抱怨:「不然的話我會很困擾的….」

這是不是因此而讓我們讀起來有疏離感?

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

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

看完了,雖然看的有點快,在最後要結束的時候一直期待著,作會不會跟女朋友見上一面,然後有個什麼樣的結局,果然跟村上風格一樣,永遠留下了未完的伏筆。

記得閱讀村上的小說,印象最深的是當兵的時候讀「挪威的森林」,讀完以後大概有兩個禮拜都走不出村上的陰影,好可怕,前一陣子則是讀了1Q84第一~三部,現在看了多崎作的這本,有一致的感覺。

所謂的村上春樹的小說,大概走到了盡頭。用字遣詞與借用許多物件元素來鋪陳,應該是他最大的特色,印象最深的大概是「像小熊在森林裡面吸吮著蜂蜜一樣的開心」這類的用語,而小說裡面許多心理的分析或是敘述,常常能夠引起讀者共鳴,但是說的不多,也不少。

主角總是愛作春夢跟夢遺,大概村上也常常做夢吧(?)

故事的結局總是留下一大片讓人想像的空間,「阿~好想知道結局阿,可惡的村上,怎麼不寫出來阿,可惡阿可惡」大概許多人看完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吧?

這是所謂的後現代小說嗎XD 一樣想要打破所謂的「透明性」?

或許許多實驗電影的長時間停格或者是許多導演緩慢的運鏡,都是一樣的道理吧,讓你去思考,讓你去猜疑,因而打破作品的透明性?

補充:

當主角在述說自己的人生或是剖析自己的時候,都會讓我想起自己,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人,如果跟主角這樣的「無色彩」是不是也是一件好事呢?如果能跟主角這樣的生存於世界上,是不是也很好呢?

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,我也能夠跟村上一樣那麼平淡而自在的傾訴而出嗎?

2013.12.3 台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