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攝影]抽象攝影

2009年左右美國興起抽象攝影風潮,眾多展覽與著作都將抽象視為攝影的終極目地與表現。抽象攝影有兩個重要條件,一是將攝影作為圖像,一是強調攝影作為物體的存在性,這兩個曾在20世紀攝影美學中不被認可的手段,在今日以為攝影即將被數位控制的憂心下,成為了彰顯攝影本質的條件。其中筆者特別關心攝影作為物體的存在性,也就是攝影的物質性,這不單指攝影與物質的關係,更是如何在攝影的圖像中體現「攝影的存在」。貝西蒂(Walead Beshty)是這類表現的代表,他堅持強調攝影顯著的物質存在性,認為任何對圖片和材料之間的劃分都是沒必要的,他的創作就是將感光的紙基摺疊、切割、捲曲後曝光,由材料定義了圖片的幾何。物質性可以看作對攝影的回溯,因為抽象與物影攝影(photogram)都是攝影技術在發明時期受到關注的,尤其是暗房作業中的身體行為以及物質的記錄性,也就是說,這些物質性企圖展現的是其中投入的行為與勞動。近來在紐約團隊畫廊(Team Gallery)所展出的柯保(Josh Kolbo),或是巴黎派若丁畫廊(Galerie Perrotin)策畫的「處理(中)」(Process〈ing〉)群展,說明類似趨勢在西方沒有消煺。日本尚未出現此類表現,但是小山泰介不斷表面化的「抽象的」攝影卻非常值得關切。

http://www.artda.cn/view.php?tid=6648&cid=20

無意識觀看

若從別人無意識觀看而拍下的照片,經過影像編輯或是疏理之後,在影像脈絡之中把觀看的點疏理出來,可不可行?

Googler街景是機器無意識的觀看,經過編輯、框取之後所體現的是攝影師的觀看。但是從別人的照片中挖出來的,是代表觀者的見與不見。